为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及教育部召开的2024年全国学校体卫艺工作会议、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精神,结合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切实保证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学校特制订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时数量和质量,让学生通过相对系统、完整的运动项目学习和多样化体育活动,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纳入课表,不得占用;高质量实施每天两次的30分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通过学生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优良率,降低近视率、肥胖率,持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积极创造条件。学校加强校园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建设,更新、补充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器材,教室内增设体育活动角,满足校园体育运动的需要。
落实体育课要求。学校按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体育课,合理安排国家规定的体育课内容,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校将引导学生勤练、常赛,开展体育常规课、形体课及适应本阶段儿童发展的校园特色运动课程,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各年级特色课程安排如下:
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持续加强和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改进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在开展律动操、搏击操、O型跑、敏捷梯、跳大绳、拔河、跑酷等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本学期学校继续挖掘学生喜欢体育项目并组织比赛,不断增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丰富组织形式。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学校结合实际,采取开展班级体育教学、年级体育教学和全校体育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共同引导活动,共用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等资源,促进体育活动的九游娱乐顺利开展。
为丰富学生课间活动,学校让学生在课间15分钟充分放松身心,营造充满活力与趣味的校园氛围,特推荐以下课间活动项目供各年级参考并为各班配备学生喜爱的益智游戏工具:
3.本学期5月份,学校计划组织开展年级、全校魔方比赛。各班、各年级也可根据情况开展相应的比赛活动,大队部和体育组给予全力支持。
每天开展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有效避免“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在组织活动中,学校将强化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督促各班加强体育活动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以确保学生活动安全。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积极探索学校课间活动改革,2024年9月,学校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调整后,上午到校、下午放学、上下午大课间和午餐午休时间总体保持不变,学生在校每天课间总时长累计140分钟,充分保障了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高于2小时。
学校不断加强课间教育顶层设计和一体化建设,以完善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坚强的保障体系、多元的活动形式开发15分钟“活力课间”课程,建构了体育运动、校园游戏、班级活动三位一体的课间“微活动”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间活动中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快乐和体育运动的美好,让健康与欢乐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活力课间”课程分为体能素质、传统游戏、趣味体验、竞技比赛、室内活动五大类,共计百余种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
“小绿芽”们在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同时,逐渐形成科学健康的活动意识,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让课间休息成为高效学习的“加油站”。
学校细分活动场地,让课间安全有保障。同时,充分运用校园空间,将所有可以活动的场地进行整体规划,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游戏项目将学校场地划分为不同区域和点位,让每个“小绿芽”课间都能有安全的课间活动区域,尽情玩耍。
各年级加强对“小绿芽”们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按楼层分批分组组织学生到操场活动,安排教师进行巡查,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活动安全,营造安全有序、形式丰富健康的课间生态,让“小绿芽”们拥有一个快乐、松弛、充盈的“课间一刻钟”。
为了让15分钟课间活动发挥最大的效益,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等能力。学校除了将所有可以活动的公共场地进行整体规划,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游戏项目将学校场地细分为不同区域和点位,还进一步根据学生需求和不同年级学生所在楼层,将“课间一刻钟”活动以班级集体“微活动”+特色自选“微活动”的方式进行,采用“1+2+N”模式(1个班集体项目+2个自选游戏+多种游戏)创新形式实施。
为了让“小绿芽”们在课间既能尽情玩耍释放活力,又能确保安全、秩序井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微游戏”活动区。在这里,精心规划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游戏场所。色彩斑斓的地面标识,划分出不同的游戏区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游戏需求。
有了“微游戏”活动区,课间无序的追逐打闹消失了,“小绿芽”们在规定的区域内,遵守游戏规则,享受游戏的乐趣,老师们也能更好地进行监管,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安全,让课间活动更加有序,让校园生活更加美好。
遇到特殊天气不适合户外活动?没关系,学校的各班的教室里或教室门口的公共区域都设置了富有特色的班级“微活动”区。这里有棋类、花绳、拼图等游戏玩具,室内活动同样异彩纷呈。
学校把课间时间的延长当做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有效抓手,通过课间活动课程化实施让全校的孩子安全有序地动起来、跑起来,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学校保障孩子们完全享有课间时光,增设合适的运动项目,继续拓展活动空间,让他们的课间一刻钟更加充实、有趣、有益,努力减少“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加健康阳光。
课间虽然短暂,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校积极探索,不断延伸“雅美教育”文化品牌,通过对课间教育的不断实践和改善,逐步形成多元化、多载体、多平台的“微活动”课间板块,让全校师生在短短的课间内品鉴自然美、彰显运动美、体验文化美、绽放艺术美、探索科技美,奏响文绿课间“交响曲”,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