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走到今天,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公司的愿景:“为更多玩家,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从立项第一天开始,这个愿景就决定了我们的游戏设计路径。我们想回归那些最经典、最受全球用户喜爱的益智游戏主题,同时又确保体验尽可能亲民、易于上手。本质上,包容是我们能触达多元玩家的核心前提。
你可能会感到意外,我们的UA策略并不一味追求ROI最大化。为了长期用户增长,我们愿意在初期承担更多的试错和创新。
为什么?因为我们真心相信,只要不断专注提升和迭代游戏体验,玩家所贡献的LTV终将回报这份投入。而且,这也正是我们公司愿景的自然延伸。
在投放渠道方面,我们两条腿前进:一方面使用传统高效的“核心UA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实验型渠道”,比如 与手机厂商的预装合作,以及CTV这类的创新渠道等。
这些创新渠道虽然ROAS不一定最优,但它们带来的洞察却是宝贵的。我们一直在学习、调整和创新——这才是保持团队竞争力的关键。
·你们每周运行50多组A/B实验,但成功率只有3%。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你们如何设定优先级?有没有从实验中得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A/B实验几乎已经写进了我们公司的DNA。你说得没错——3%的成功率听起来很低,但这恰恰说明我们的产品团队敢于深入探索和持续试九游娱乐错。对《Block Blast!》来说,创意永远不设限——任何有价值的想法都可以进入实验流程,去量化它对用户体验的实际影响。
我们大量的实验集中在算法创新上,目标是不断优化核心玩法体验,最复杂的一块是我们的“Block算法系统”,里面嵌套了接近百条子规则,在后台实时运行,动态生成具有个性化的关卡体验。
但我们也在反思:我们是否太过注重实验数量,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分析维度?除了DAU(日活跃用户)、留存率和游戏时长,我们是否捕捉到了足够多样的用户行为数据?
坦率来说,我们承认现在的观察框架仍存在可进步空间,我们还可以追踪更多维度,来获得更全面的洞察。
同时,有些实验项目也给我们提了醒:某些功能因为“新鲜感”而获得初期正面反馈,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却迅速减弱。我们就要思考——观察周期该设多长?什么才算长期成功?什么又是因为短期新鲜感而导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对用户心理和游戏机制都有深刻理解。为此,我们也持续向业内其他优秀团队学习。
·在休闲益智类游戏已经极度内卷的今天,《Block Blast!》凭什么脱颖而出?你们有哪些独特的设计理念或机制?
我们的核心思路就是始终围绕“玩家体验”做设计。我们相信“少即是多”的产品哲学:与其堆砌复杂的次要机制,我们更愿意打磨关键核心玩法,确保玩家获得高质量体验。
Hungry Studio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我们采用“无领导者创意机制”(Leaderless Ideation)。每个团队成员都可以提出点子,就像产品经理一样,没有想法太小,也没有创意太大胆。我们把所有想法都纳入实验流程,用户留存和游戏时长是我们最核心的指标,任何能提升这两者的创新都会被认真对待。
具体到玩法上,《Block Blast!》表面上看是一个简单的方块消除游戏,但玩起来挑战十足又极具沉浸感。我们围绕“混乱到秩序”的设计哲学,将经典玩法提升为一种需要技巧与策略的游戏体验。
我们在传统“方块”元素基础上发展出“拖拽-匹配-消除”的核心玩法机制,之后又衍生出“无尽模式”和“冒险模式”。这些不同模式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变化,吸引了从轻度玩家到硬核挑战者的全范围用户。
·Hungry Studio强调“体验平权”,这在《Block Blast!》的游戏设计和社区运营中是如何体现的?
“体验平权”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愿景的延伸。我们相信,无论玩家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国籍,甚至使用的设备如何,都应享有平等而有意义的游戏体验。
比如,我们为一些网络不稳定或设备性能较低的用户推出了轻量版《Block Blast!》。我们对这版本做了极限优化,仅保留核心算法和玩法,去除重特效与不必要元素。对我们来说,这不是删减功能,而是真正为每一位玩家创造合适的进入门槛。
此外,我们还通过算法动态调整,为不同风格的玩家打造定制化体验。有些玩家偏休闲,有些则热衷于挑战高分,他们对游戏的预期完全不同。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他们都能在《Block Blast!》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截至2024年11月,《Block Blast!》的日活跃用户超过4000万,月活跃用户超过1.5亿,但和全球总玩家数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们的大本营仍以英语市场为主,未来开拓更多区域市场仍是我们的关键挑战和优先方向。
·在竞争激烈的手游市场中,Hungry Studio是如何提升用户留存和活跃度的?哪些策略最为有效?
但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想做“又一个普通休闲游戏”。我们希望成为“玩家的经典陪伴”,一种可以每天放松时打开的熟悉存在,一个不会给人压力、却能持续陪伴的轻娱乐形式。所以我们在最初的设计时,避免引入“时间倒计时”“高压任务”这类会制造焦虑的机制。
这样的选择在短期内确实让我们显得有点另类。很多玩家一开始被更刺激、更新颖的游戏吸引走了。但我们发现一个特别的趋势——很多玩家周期性地回流,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回归。我们并没有强推留存机制,但玩家用行为给了我们信任。
为了回馈这份信任,我们在变现上也非常克制。《Block Blast!》的收入主要来自内置广告,但我们对广告的插入频次与时机都非常谨慎。这种以玩家体验为先的理念,正是我们区别于很多其他休闲厂商的重要原因。
·你们还在开发流程中引入了BlockAI机器人,这项技术对《Block Blast!》的设计和用户体验产生了哪些影响?
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第三方AI工具可以辅助A/B实验,但我们决定自主研发一套专属工具。
其中一项阶段性成果就是“Block AI Robot”——这是一种基于海量玩家数据,采用深度网络模型训练,从而提升迭代、评价效率、拓展更丰富的游戏体验。
AI会分析数百万种游戏状态和玩家行为,识别出最有可能出现的行为路径。虽然AI并不完美,但我们目前的机器选择操作与用户选择操作相同率已达到80%以上。
有了这些工具,我们的设计师和产品团队可以专注在创意构思上(这是人类擅长的),而把重复性验证与优化交给AI(这正是AI擅长的)。这,或许正是现代游戏开九游娱乐发应有的样子。
凭借这样的AI系统,我们可以迭代更快、测试更准、体验更个性化,让用户真正玩到“适合自己的游戏”。
说实话,我们并没有资格给别人提建议。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就连我们自己,也还是在实现我们愿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Block Blast!》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固然也有时机与运气的成分,但也是和大家的努力,以及团队对于科学实验的探索热情始终高涨,所分不开的。
我们也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让我们回到2021年重新开始,即使拥有现在的全部经验,那我们会做的有什么不同嘛?答案可能就一个:仍然坚守愿景,从头打磨,通过系统性的A/B实验一步步验证,不断试错,坚定成长。